干粉灭火系统维修|维护保养

点击数: 次  2020-01-25


干粉灭火系统维修|维护保养的维修方法、技术要求、检查内容和维护要求

维修

贮存容器

维修方法: 

维修前应根据设计图纸等资料仔细核对防护区、瓶组、启动瓶、控制装置、触发装置和启动按钮、模块等组件的标识与逻辑位置的对应关系,防止误操作;

维修保养工作可能会造成误动作时,应采取插保险销、止动销或者断开控制线等措施后方可进行,维修保养后应将设备复原,确保系统进入准工作状态;

压力容器及附件的维修应由原生产厂家、法定的灭火剂充装机构或气瓶检验机构进行;

贮气瓶组内压力小于设计贮存压力的90%,应更换备用贮存容器,或委托法定充装机构充装符合强制性产品认证要求的增压气体,并在48小时内恢复正常运行;

每次灭火后应彻底将管道中残留干粉吹扫干净,按要求重新装填干粉灭火剂,由法定充装机构重新灌装驱动气体,更换同规格的密封膜片及全部〇型圈等,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再次投入使用。

系统组件

维修方法:

干粉贮存容器、释放装置、安全泄放装置、贮气瓶组、容器阀、集流管、减压阀、信号反馈装置及控制装置等系统组件有变形、裂纹等明显的机械损伤,应更换同规格部件;

与阀驱动装置连接的启动管路缩径变形时,应更换该段管路; c) 高压软管变形、裂纹及老化,应更换同规格高压软管;

引发器超出有效的使用年限前一个月内应更换同规格的引发器;

贮气瓶组压力值不在设计范围内,如压力表上游有表阀,应首先缓慢开启表阀,仍欠压可更换同规格压力表,当压力仍不能达到设计范围或压力表上游无表阀时,应替换备用瓶或委托法定充装机构充装符合强制性产品认证要求的增压气体,并在48小时内恢复正常运行。

管网和喷嘴

维修方法:

喷嘴方向改变,应恢复设计位置;

喷嘴有明显的机械损伤,应更换同规格喷嘴;

管道及固定支(框)架有变形、开裂等明显的机械损伤、严重锈蚀,应更换相同规格的材料;

连接软管有变形、裂纹及老化应更换;

联动试验中发现瓶组、管网、喷嘴明显晃动,应排查并加固相应支(框)架固定措施;

联动试验中发现灭火剂或试验气体明显未能从喷嘴均匀喷出,应排除喷嘴及管路存在的堵塞物,管道变形时应更换相应管段。

技术要求

1 灭火控制器、火灾探测器、紧急启停按钮、防护区入口处手/自动转换装置、声光警报装置、气体释放灯等安装牢固、外观完好,工作状态应正常。

2 干粉储存容器及容器阀、连接管、集流管、安全泄放装置、选择阀、阀驱动装置、喷头、信号反馈装置、减压阀等全部系统组件应安装牢固、外形完好,无变形、无锈蚀、无机械性损伤,铭牌和标志牌应清晰。

3 干粉储存装置及启动瓶固定应牢固,外观完好、铭牌和标志清晰,压力满足设计要求。

4 启动电磁阀固定应牢固,外观完好,导线连接可靠。

5 干粉释放管道固定应牢固,无变形、锈蚀;喷头固定应牢固,喷头孔口无堵塞,喷头周围 1.5m无遮挡物

6 系统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内容

1 每月应查看灭火控制器、火灾探测器、紧急启停按钮、防护区入口处手制动转换装置、声光警报装置、气体释放灯安装、外观和工作状态。

2 每月应查看干粉储存容器及容器阀、连接管、集流管、安全泄放装置、选择阀、阀驱动装置、喷头、信号反馈装置、减压阀等全部系统组件的安装、外观、铭牌、手动操作装置的防护罩、铅封和安全标志。

3 每月应查看干粉储存装置及启动瓶固定牢固情况,外观、铭牌和标志牌,检查驱动气体储存容器内的压力。

4 每月应检查启动电磁阀安装、外观、导线连接。

5 每月应查看干粉释放管道和支、吊架及喷头安装、外观以及喷头孔口和周边环境。

6 每年应对每个防护区进行 1 次模拟启动试验。

维护要求

1 每年应清洁干粉灭火控制器内外机柜。

2 每年应清洁干粉储存容器及容器阀、连接管、集流管、安全泄放装置、选择阀、阀驱动装置、喷头、信号反馈装置、减压阀等组件。

3 每年应检查设备、管道及支架,存在锈蚀的应及时维护。